2024年,蘇州工業園區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引,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以“五治融合”抓好“河長制”,做好“水文章”,為加快建設開放創新的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不斷擦亮生態底色。
(來源:蘇州工業園區發布)
一、抓好河長領治,堅實發展水根基。
織密河湖長責任體系,優化動態調整、責任遞補和督促服務機制,進一步壓實河長責任。“見河長”。河長履職規范盡責,各級河湖長累計巡河2.5萬余次,發現并處置問題1547個。
“見行動”。園區第一總河長、總河長率先履職,區級河長簽發106項“一事一辦”工作清單,實地聽取企業、居民意見,協調落實水污染防治、水環境治理、幸福河湖創建、排水防澇等具體任務。“見實效”。太湖和陽澄湖飲用水源地及省考斷面水質達標率100%,省考斷面優III比例100%;全區228個水體實測311個斷面優Ⅲ占比90%以上。累計建成74條幸福河湖,包括3條省級、7條市級示范及28條市級幸福河湖。
二、堅持以制促治,全面保障水安全。
聚焦化解風險、消除隱患、能力提升、銜接貫通,有機結合“當下治”與“長久立”,不斷優化完善各項工作機制。
擰緊防汛排澇“一條鏈”,對園區防汛排澇工作機制進行流程再造、制度重塑,細化響應要求,強化應對保障,提高應急處置效率。完善水源地保護“一張圖”,進一步梳理水源地保護職責清單,建立保護區排水戶、污水接駁口、雨水排口管理清單,推動問題發現整改閉環。統籌供水、污水管理“一張網”,修訂《園區城鎮供水、污水考核實施細則》,抓好防凍保供和高溫供水保障,開展全域2個污水廠、44個污水站及810公里污水管網一體化運行維護。
三、注重系統施治,構建健康水生態。
堅持規劃先行、綜合治理,增厚生態家底、增添美麗色彩。
全域創建幸福河湖,在前期樹標桿、立典型的基礎上,2024年度重點圍繞金雞湖街道開展成片提升,實現幸福河湖創建從示范先行到全域全面提質。實施動態清單監管,對月度水質波動河道開展排查整治,實施“水質監測-確定納入-分析研判-綜合治理-銷號移出”五步法全周期管理。強化科學精準防控,加強藍藻點位治理,建全“天地人”巡查網絡,構建活水打撈聯動的全域防控機制及片區防控機制,確保快速調度、高效處置。推進分類精細管理,全面開展第二輪全域469個住宅小區排水設施精細化維護管理,分類開展374個商業載體排水設施維護,推動新一輪84家工業企業雨污水管網排查整治擴面工作。
四、深化聯保共治,營造良好水環境。
聚焦常態長效,強化聯查聯控,推進協同共治,提升河湖管理水平。
整治有成效,開展“水邊”地帶環境整治提升“百日攻堅”,及時整改岸邊垃圾傾倒、非雨出流等問題;開展20條跨界河湖專項巡查。聯動有保障,組織協調綜合執法、水上派出所、海事等部門開展聯合檢查、聯動執法;率先實現水保與環評、排污許可證聯辦。協同有機制,陽澄湖聯保共治理事會協商機制有效運行、推動有力,跨界河長制信息交流平臺溝通順暢、目標明確。自治有平臺,擴容河長聯盟,完善河湖議事廳“556”協商議事機制,全民多元治水內涵進一步豐富。
五、著眼長遠之治,描摹幸福水畫卷。
堅持生態優先與城市文明、規劃建設融合發展,不斷推動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雙向轉化。
激活新質“水動力”,吳淞江整治工程園區段順利實施,園區防洪排澇能力提升工程、圩區達標提升工程及一污廠三期擴建工程開工建設;園區水資源論證區域評估通過審查,桑田島片區再生水利用專項規劃批復實施。提振水域經濟活力,加快商旅文體融合,繁榮水上項目,打造金雞湖右岸文化商業新核心。提升濱水空間品質,打造珠涇河公園、張涇公園等多處濱水公園,環金雞湖公園入選首批長三角城市“公園+”名錄。深化“一主兩副”發展格局,明確水域規劃定位,持續推進環金雞湖優化提升、環青劍湖活力提升、吳淞江濱水廊道建設;以中央河CBD為核心引領,構建水產城融合發展示范區。
三十而立再出發!園區將一以貫之強化河湖長制,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在新起點上加強河湖治理借鑒創新,助力打造面向未來的蘇州城市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