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视频中文_欧美视频导航_天天干天天拍天天操_亚洲高清自拍

返回管委會首頁
繁體 |English |日語 |無障礙 |關懷版

生態環境局

當前位置: 首頁 > 工作動態 > 圖片新聞

圖片新聞

園區創新“勞務代償+環保宣教”生態修復模式

時間:2025-05-04 09:58:00   |   來源:     本文被閱讀次數:

大家知道過期藥品屬于什么垃圾嗎?”“空調調高一度,每年能減少多少碳排放?”……在蘇州工業園區金雞湖街道歐典社區的環保課堂上,企業員工張銘與70余名居民熱情互動。鮮為人知的是,這場別開生面的環保宣教活動,正是他和同事們履行生態賠償的特殊課堂,他們以環保宣教服務代替經濟賠償,成為園區首例勞務代償+環保宣教生態修復案例的實踐者。

張銘所在的新材料企業因活性炭未按環評設計要求更換,受到生態環境部門行政處罰,同年12月企業簽署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協議,核定賠償金額為1167元,采用替代修復的方式予以賠償。但這筆小額度卻讓企業犯了難:傳統修復項目動輒上萬元,千元預算根本無處可用。企業負責人說:就像拿著小額鈔票買不到合適商品,我們既不想拖欠,又找不到解決方案。

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是生態文明制度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環境污染行為造成生態環境損害的,應當依法追究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責任,如果拒不履行,或者拖延履行,可能影響賠償義務人的信用記錄。

轉機出現在今年年初。蘇州工業園區生態環境局充分考慮企業實際情況,深化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在充分調研和論證后決定打破常規,為企業量身定制一套全新的以勞代償方案:修訂工作流程、制定量化認證表、核定服務標準……一套完整的創新機制落地生根。最終,企業4名員工通過半天的環保宣教服務以及發放的宣教材料,超額完成賠償。

活動現場,張銘和同事們化身環保講師,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講解垃圾分類竅門、宣傳環保政策。沒想到當老師也能修復環境,這種形式比簡單交罰款更有意義。企業負責人感慨道。更令他們高興的是,完成代償當天,企業就拿到了生態損害賠償勞務代償認證,全面落實的生態損害賠償責任。

蘇州工業園區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此次勞務代償+”案例的成功實踐,推動了生態破壞者向社會教育者角色轉變,不僅為賠償金額較小的企業提供了生態環境損害修復的新途徑,助力企業加快完成信用修復,也為園區生態環境保護注入新活力,為推動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落地生根提供了有益借鑒。

來源:引力播

分享到:
打印此頁|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