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創新委員會
哪里能匯聚頂尖人才,哪里就是創新與增長的沃土。“近三年,我們公司員工教育背景顯著提升,985、211及海外留學資質人數大幅增加,而且85%人員都集中在設計、研發、工程崗位,平均年齡只有29歲。”說起蘇州工業園區的人才環境,江蘇北人智能制造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資源總監管玲玲舉雙手點贊。
江蘇北人于2011年落戶園區,作為國內工業機器人系統集成及智能裝備行業引領者之一,公司深耕汽車零部件焊裝生產線的設計、集成與交付。
依托扎實的智能制造及數字化優勢,江蘇北人于2019年在上交所科創板掛牌上市,目前順利實現業務“出海”,在海外已經設立了兩家子公司。同時積極拓展“新賽道”,布局儲能行業,開展儲能全自動產線的研發與設計,打通了“產品設計-產線研發-供應鏈-生產制造-資產運營”一體化鏈條。
優秀的企業離不開強大的人才隊伍,“人才為先”是江蘇北人的重要價值觀。“園區出臺的各項招才引智政策,對我們的幫助非常大。比如中介機構引才補貼,對于我們吸引外地高端人才(年薪超過40萬)有極大助力,可以獲得30%-50%的引才獵頭費補貼。”管玲玲說。
“招得來”也要“留得住”,讓江蘇北人最受益的是園區推出的應屆生生活補貼。管玲玲進一步介紹說:“北人的主營業務是非標自動化,因此對技術人才的要求是比較高且綜合的。我們每年都會招收一定量的優秀畢業生,通過測評、面試層層篩選加入的人才,還需要通過長達1-3個月的培訓、帶教考核通過后才能開始接觸項目,因此怎么留住他們是我們企業的重要課題,這個時候園區的生活補貼是非常大的助益。2022年到2024年的這三年間,我們累計為157人次申請到了161萬元的生活補貼,對于青年人來講是切實減輕他們生活壓力的。”
對于園區的人才環境,工作在一線的管玲玲最有發言權。“園區對于人才的吸引是全方位的,從組團出去招聘,到過來面試的青年驛站,再到入職的生活補貼,到常住的人才公寓,都是極為用心的。另外高端的比如針對博士等,我了解到的政策更加有誠意,如此優厚的條件,誰能不被打動呢?”
對于“傳承”的重視,對于“后浪”的重視,使得江蘇北人打造出了一支過硬的專業隊伍。近日,江蘇北人成功躋身國家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之列,以高層次人才為支撐引領,加速前沿技術的場景化應用與產業化落地。“我們不僅僅重視專業技術,還包括價值觀、學習能力、創新能力。對于不同類型的人才要去識別,進行有針對性的培養和使用,讓年輕人能夠盡快地成長起來。”江蘇北人創始人、董事長朱振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