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视频中文_欧美视频导航_天天干天天拍天天操_亚洲高清自拍

產業相關政策

當前位置: 首頁 > 政務公開 > 產業發展 > 產業相關政策
省廳出臺政策加強縣鄉全域國土空間規劃 促進城鄉融合發展

時間: 2024-10-25 15:08:00 |來源: |瀏覽量:|字號:
2024-10-25 15:08:00

為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認真落實省委十四屆七次全會部署要求,統籌推進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引領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促進城鄉融合發展,省廳印發《關于加強縣鄉全域國土空間規劃促進城鄉融合發展的通知》,從四個方面提出11條措施,主要內容如下:

    一、強化縣域國土空間規劃引導

    1.整體謀劃縣域空間布局。把縣域作為城鄉融合發展的重要切入點,強化市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統籌引領和“三區三線”底線管控,推動構建協調發展、集約緊湊的鎮村布局。高水平推進各級國土空間規劃編制,把縣城作為推進城鎮化建設的重要載體,把鎮區作為農業轉移人口就近城鎮化的重要承載地,把規劃發展村莊作為留鄉人口集聚的主要載體,合理布局農業、生態和城鎮空間,引導城鎮建設、產業項目向城鎮開發邊界內集中,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耕地集中連片保護和生態品質提升,實現城鄉功能銜接互補、資源優化配置、共同繁榮發展。

    2.充分保障鄉村合理發展空間。在規劃期內縣域村莊用地規模不突破2020年度國土變更調查村莊用地(203)規模的前提下,編制實施村莊規劃,持續優化鄉村空間布局;各設區市可以村莊用地規模凈減量(即2020年度與最新年度國土變更調查村莊用地規模差值)為上限,合理確定各縣(市、區)近期鄉村新增建設用地規模。最新年度國土變更調查村莊用地規模接近或已超過2020年度的,設區市可下達適度規模的專項流量指標。

    3.科學劃定村莊建設邊界。將市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中的村莊建設區原則作為村莊建設邊界,鄉鎮國土空間規劃、村莊規劃可對其進行優化調整。其中規劃發展村莊和其他一般村莊原則上應劃定村莊建設邊界;近期擬實施搬遷撤并的村莊原則上不劃入,確需盤活利用的可以保留但須嚴格設定準入條件。除滿足農民基本生活需求或選址有特殊要求的項目,鄉村建設項目原則上應選址在村莊建設邊界內,優先依托規劃發展村莊布局。

    二、有序推進鄉鎮國土空間規劃編制

    4.按需編制鄉鎮規劃。發揮鄉鎮在城鄉融合發展中聯城帶鄉節點紐帶作用,因地制宜多種模式按需編制鄉鎮國土空間規劃,作為鄉鎮域開展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利用活動、實施用途管制的重要依據。歷史文化名鎮和省級重點中心鎮、經濟發達鎮原則應編制鄉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市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村莊規劃等現行規劃可滿足管理需求的,可不再編制。鄉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可單獨編制,也可與單元層次詳細規劃合并編制報批;不編制鄉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的,可直接編制詳細規劃(村莊規劃)。編制鄉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的,須將已審批的村莊規劃銜接納入;確有必要的,鄉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可對村莊規劃內容進行優化調整。

    5.明確規劃編制重點。細化落實上位規劃確定的各類管控要求,將約束性指標逐級分解落實。明確鄉鎮發展定位,深化村莊分類和發展引導,優化鎮域規劃分區和用地布局。推動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鎮域統籌、集約配置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提升鎮區輻射周邊能力和鄉村生活便利化程度。加強鎮域風貌特色塑造。統籌全域土地綜合整治,以鄉鎮為基本實施單元,系統謀劃農用地整理、建設用地整理和生態保護修復,促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雙向流動。

    三、切實提高村莊規劃編管質量

    6.持續提升規劃編制質量。高水平推進村莊規劃編制,深入開展駐村調研,以最新年度國土變更調查成果為規劃工作底圖,全面摸清村莊“家底”,統籌銜接耕地保護、生態保護、綜合整治、鄉村建設和安全防控等方面的政策和需求,充分保障鄉村發展空間,全域全要素優化資源配置和用地布局。對不需編制村莊規劃的,各地可制定“通則式”規劃管理規定,明確農民建房、鄉村公共服務、人居環境整治等農村民生設施和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項目的規劃管理要求,納入鄉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或經市縣政府同意后單獨出臺,作為鄉村地區規劃管理依據。

    7.更加注重剛彈結合。允許采取規劃“留白”、用地兼容、空間復合利用等方式,提高村莊規劃布局彈性。規劃“留白”可采取預留機動指標和留白用地兩種形式,村莊規劃中預留機動指標規模和留白用地規模原則上分別不超過下達鄉村新增建設用地規模或專項流量指標的10%。對確需在村莊建設邊界外選址的村莊規劃清單項目,以及未納入清單且占地面積較小的農村鄰避設施、民生設施和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等項目,在符合相關準入條件等前提下,可直接使用機動指標保障項目用地。對規劃使用存量建設用地或規劃“留白”的鄉村建設項目,可按需編制報批地塊圖則作為核發鄉村建設規劃許可的依據。

    8.建立動態優化機制。著力提升規劃編制質量實效,兼顧鄉村發展的復雜性和不確定性,積極探索建立村莊規劃動態優化機制,區分規劃修改和動態優化適用情形,在保持空間布局總體穩定的前提下,允許結合鄉村發展環境變化對村莊規劃進行局部優化或技術深化。涉及將經批準的“三區三線”調整成果、鄉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對村莊規劃的優化調整、全域綜合整治實施方案和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同意的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項目納入村莊規劃的,可適用動態優化情形。

    四、加強規劃實施監管

    9.完善規劃實施體檢評估制度。以年度國土變更調查數據為基礎,開展鄉村地區規劃實施體檢評估,作為鄉村新增建設用地規模調整、規劃修改和規劃實施政策制定的依據。

    10.壓實縣級主體責任。統籌發揮好各層級規劃作用,確保實現縣域規劃管理全覆蓋;堅持開門編規劃,完善部門協同機制,充分尊重群眾意愿,建立注冊規劃師對編制成果質量把關的簽字報批管理機制,確保規劃高質量、能落地;加強規劃實施指導和監督管理,持續開展“共繪蘇鄉”規劃師下鄉和進社區服務活動,探索鄉村和社區責任規劃師制度,推動規劃加快落地實施。

    11.強化市級監管責任。加強市域規劃統籌管理、業務指導和審查把關,督促指導縣(市、區)做好各類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實施工作,嚴把規劃成果質量關。嚴格村莊用地規模管控,建立臺賬管理和流量歸還制度,采取差別化空間規模使用政策,精準發力、持續保障鄉村發展合理用地需求。優化鄉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村莊規劃成果匯交流程,自2025年1月1日起,由設區市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對匯交成果質檢后納入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

分享到:
打印此頁|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