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6日,2025年蘇州工業園區新型工業化推進會議舉行。會上,《蘇州工業園區推進新型工業化2025年行動方案》正式發布,深刻把握新時代新征程推進新型工業化的基本規律,積極主動適應和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把高質量發展的要求貫穿新型工業化全過程。
今年規上工業產值目標突破7200億
聚焦新型工業化,《行動方案》提出,2025年,園區推進新型工業化將實現如下目標:
2025年,園區規上工業總產值超7200億元,工業投資力爭突破300億元。兩大主導產業集群規模超5500億元,四大新興產業集群規模突破5700億元。生產性服務業增加值超1550億元。
具體來說,包括“五個提升”:
——產業質量效益提升。工業增加值占GDP比重穩定在40%以上,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上工業總產值比重分別達55%、74.5%。
——企業發展能級提升。累計培育營收500億以上工業企業1家、200億以上工業企業3家、100億以上工業企業8家,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7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超180家。
——科技創新能力提升。招引科技項目1000個,全社會研發投入占GDP比重提升到5.3%以上,實施20項重大技術攻關項目,建設創新聯合體超60家,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機構覆蓋率超92%。
——實數融合水平提升。新增全球“燈塔工廠”1家,梯度培育智能工廠500家,園區企業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指數保持全省第一,爭創全國首批高標準數字園區。
——綠色發展成效提升。新增綠色制造榮譽企業60家,規模以上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和碳排放完成“十四五”下降目標,保持國內先進水平。
高質量實施“十大行動”
《行動方案》明確,要以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為方向,加快構建由6個重點產業集群和23條重點產業鏈組成的“623”產業體系。在蘇州市打造“智造之城”中貢獻更多園區力量,努力為全國、全省新型工業化探索新路、積累經驗、提供支撐。
為實現以上目標,將高質量實施“十大行動”:
產業能級躍升行動——主導產業做大做強、新興產業發展壯大、未來產業精準布局、推進產業鏈強鏈補鏈延鏈。
企業梯度培育行動——支持總部企業扎根,做強鏈主企業,做優專精特新企業,促進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打造高質量企業服務體系。
科技創新引領行動——完善產業創新平臺,強化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暢通成果轉化渠道。
人工智能應用行動——加快制造業“智改數轉網聯”、推進人工智能賦能新型工業化、夯實智算基礎設施、建設“5G+工業互聯網”融合應用試點城市核心區。
綠色低碳發展行動——全面開展國家碳達峰試點園區建設、全力推進產業綠色化發展、持續推動綠色產業化發展。
擴大有效投資行動——推動存量企業培優育強、強化產業項目招大引強、加強土地要素保障、推進金融資本高效配置。
品牌質量提升行動——實施質量強鏈工程、發揮標準引領作用、提高知識產權全鏈條保護水平
生產性服務業支撐行動——優化生產性服務業布局,強化生產性服務業支撐作用,推動“兩業融合”。
核心人才引育行動——加快產業人才引聚、加大產教融合力度、優化人才獎勵體系
高水平開放創新行動——持續推進制度型開放,進一步開拓國際市場,推動外資提質升級,服務保障企業平穩有序“走出去”。
到2027年,力爭形成千億級產業鏈5條
為推進園區新型工業化建設,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園區還聚焦“623”重點產業鏈強鏈補鏈延鏈、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培育、工業企業綠色低碳發展發布三份專項行動計劃,錨定未來幾年發展新目標。
在“623”重點產業方面,園區將聚焦6大產業集群23條重點產業鏈,鍛長板、提短板、造新板相結合,全面提升產業鏈現代化水平,為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建設開放創新的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提供有力支撐。到2027年,“623”產業體系現代化程度進一步加深,重點產業鏈規模實力、創新能力、安全韌性進一步提升,產業鏈上下游聯系更加暢通,力爭形成千億級產業鏈5條,五百億級產業鏈7條,支撐園區工業總產值邁上8000億元臺階。
在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培育方面,園區將圍繞“2+4+1”現代產業體系,培育壯大一批專注細分市場、創新能力突出、生產管理精益、掌握獨門絕技的單項冠軍和“小巨人”企業,國家級和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認定數量在全市保持領先,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培育和發展的政策體系、服務體系更加健全,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生態更加完善。力爭到2027年,累計培育國家制造業單項冠軍10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300家,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1000家,創新型中小企業3500家。
在工業企業綠色低碳發展方面,園區將推動工業企業能源利用水平持續提高,綠色制造企業規模不斷擴大,綠色低碳服務體系持續完善升級,企業可持續發展能力不斷提升。到2025年,規模以上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和碳排放完成“十四五”下降目標,保持國內先進水平,分布式光伏并網容量超過480兆瓦,累計創建市級以上綠色制造榮譽企業超過150家,建成一批近零碳產業園、(近)零碳工廠示范,形成一批ESG實踐經驗。
三十而立再出發,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園區將堅持以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為方向,全力推動新型工業化建設走在前列、做出示范,為建設開放創新的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提供有力支撐!
編輯 唐曉雯 黃雨琳
2025年1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