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級經開區綜合排名蟬聯第一,豪取“九連冠”;國家高新區綜合排名攀升至第四,創下歷史最佳成績??萍夹椭行∑髽I入庫超4500家,全區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約3萬件,位居全市首位……這一連串耀眼的數據,生動勾勒出蘇州工業園區在創新驅動發展之路上的堅實足跡,使其“創新之城”的底色愈發濃郁。
回望2024,園區緊扣建設開放創新的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目標,以科技創新為核心驅動力,在創新策源、創新主體、創新人才等方面全面發力,不斷提升區域創新能力,為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大動力,交出了一份令人矚目的年度科技創新答卷。
“1000個”
強化核心引擎,推動成果轉化
創新策源能力是園區科技創新的核心驅動力。2024年,園區在創新策源方面積極作為,通過一系列舉措,推動關鍵技術攻關、創新成果轉化和平臺要素集聚。
頂格服務推進蘇州實驗室入軌運行,高水平建設“一區兩中心”(國家生物藥技術創新中心、第三代半導體技術創新中心、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核心區),成為園區創新策源的重要舉措?!耙粎^兩中心”在關鍵技術攻關、創新成果轉化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兩中心”發布完成多個領域“揭榜掛帥”項目榜單,打造了一批具有公共屬性、覆蓋全產業鏈且開放的科研平臺,有力加強了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耙粎^”累計發布應用場景119項,舉辦對接活動48場,在市級人工智能應用場景項目和企業遴選中連續四年位列第一,為創新成果的應用提供了廣闊空間。
積極推進全國高校生物醫藥區域技術轉移轉化中心(江蘇蘇州)建設,以及工信部火炬中心長三角中心落地園區,進一步加強了區域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的深度融合。這不僅有助于高校科研成果的轉移轉化,還能整合長三角地區的創新資源,提升園區在全國科技創新格局中的地位。
在科研平臺建設方面,園區累計建設全國重點實驗室3家,認定國家企業技術中心6家,省級以上企業研發機構超800家,入選蘇州首批外資企業研究院10家,占比超全市一半,為園區的科技創新提供了堅實的支撐,吸引了大量高端科研人才和創新資源匯聚。
此外,蘇州賽芯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部大樓封頂、蘇州喆塔科技有限公司開業、蘇州納芯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總部大樓啟用……多個重大項目落地,新引進科技項目超1000個,同比增長6%。
“4500億元”
培育壯大力量,提升創新活力
2024年,園區的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獨角獸企業等各類創新主體蓬勃發展,創新活力不斷提升。
科技型中小企業入庫超4500家,占全市18%,位列第一,展現了園區創新生態對中小企業的強大吸引力和培育能力。高新技術企業總數創新高,首次突破3000家,標志著園區在高新技術產業領域的發展取得了重大突破。
眾多獨角獸企業涌現,彰顯園區在新興產業領域的創新引領地位和強大的發展潛力。園區入選中國獨角獸5家、潛在獨角獸59家,合計占全省超30%,江蘇省獨角獸、潛在獨角獸及瞪羚企業入選數均列全省第一。
生物醫藥及大健康、納米技術應用及新材料、人工智能及數字三大新興產業預計完成產值近4500億元,保持較快增長。在“2024年全國生物醫藥產業園區綜合競爭力”排名中,園區綜合競爭力位居全國第二,產業競爭力、人才競爭力、合作競爭力三個單項均位居全國第一;入選江蘇省未來產業先行集聚發展試點;再度蟬聯“MEMS傳感器十大園區名單”榜首,實現四連冠;獲批江蘇省首批軟件名園,加速布局人工智能大模型等新賽道,思必馳、同程、清睿教育、智慧芽4家企業通過國家網信辦大模型備案,21個算法通過國家網信辦算法備案,均列全省第一。
支持科技創新,必須用好金融活水。近年來,園區積極搶抓發展機遇,充分發揮科創資源、金融資源、專業服務資源集聚優勢,還推出了“上市苗圃工程”,作為資本運作和企業孵化的重要平臺,為創新主體茁壯發展提供有力支持,12月5日,園區上市苗圃工程五周年盛會圓滿舉辦,全年新認定苗圃企業57家,截至目前,苗圃企業共計378家。
“6.7萬人”
匯聚高端人才,激發創新潛力
創新驅動實質是人才驅動,一直以來,園區始終堅持人才引領發展,2024年,園區在吸引和培育創新人才方面多措并舉,實現高端人才加速集聚,為園區的科技創新注入了源源不斷的活力。
園區擁有人才總量達52.5萬,高層次人才總量突破6.7萬人,人才密度達56.4%,獲評上級科技人才總數再創新高,入選國家級重大人才工程56人,占全市近30%;入選省級人才計劃64項,占全市超30%,其中團隊6支,占全市67%;入選姑蘇科技領軍項目115項,占全市超30%,其中重大創新團隊7支,占全市44%,各級人才入選數均穩居全市第一。
在各類人才活動和評選中,園區人才表現突出。蘇州國際精英創業周啟幕,園區工研拓芯、共模半導體、華深智藥、士澤生物和施能康5家企業獲頒姑蘇重大創新團隊證書;蘇州國際科創大會上舉行了首屆“蘇州青年科學家”授牌儀式,全市共有10人入選,園區3位青年科學家上榜。
7月,蘇州國際精英創業周園區分會場開幕,聚焦資本、產業、人才的深度融合,金雞湖畔激蕩起創新創業的“一池春水”。9月,來自古吉拉特大學的巴基斯坦籍NABI教授收到了園區發出的首封外國高端人才確認函,《外國高端人才確認函》審發權限在園區落地為高端外國人才來園區交流訪問、科技攻關提供了綠色通道,體現了園區在國際化人才引進上的超前眼光和布局。
12月,園區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升級開園,國際人才產業融合服務中心、國際人才港啟用,進一步探索打造政校行企聯動、產業鏈融合的運營新模式,為人才走出去、引進來提供一站式綜合服務。當月,園區“金雞湖人才計劃”政策升級發布,搭建“1+4+X”政策體系,人才新政力度進一步加大,同時,還創新出臺人才房票政策,為來蘇發展人才提供生活保障。扎實推進高品質人才社區建設,園區南部的江韻四季公寓、獨墅湖科教創新區的淞北四季公寓等人才公寓項目正在火熱進行中;2024年年初陽澄數谷?南岸公寓正式投運,為廣大人才提供有溫度、高品質居住體驗;年末,恒泰租住門戶網站和同名小程序“恒泰星寓”正式上線,打造便捷高效的一站式線上租住服務平臺。園區對人才無微不至的服務與關懷,讓他們能在這片沃土上心無旁騖、放手發展,也更堅定了人才扎根園區的決心。
編輯 朱佳琪
2025年1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