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社會以城市為中心快速發展。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費模式的變化,生活垃圾的產生量日益增加,對市容環境和生態治理造成了巨大挑戰。因此,生活垃圾分類投放作為解決這一難題的關鍵措施,對于垃圾處置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和推動綠色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在深入推進生活垃圾分類投放的過程中,我們發現仍面臨著諸多挑戰。一是認識改變任重道遠。個別市民群眾對于垃圾分類的重要性認識不足,缺乏主動分類投放的意愿和習慣。二是硬件設備有待完善。部分區域垃圾分類設施不足或維護欠佳,客觀增加了市民群眾垃圾分類投放的難度。三是需求多樣有待細化。因不同的工作環境和生活習慣,同一區域可能同時存在多元化的垃圾分類投放需求。
為進一步提升城市管理精細化和科學化水平,園區綜合執法局指導各街道直面挑戰、因勢利導、系統施策,持續推動生活垃圾分類各項工作有序開展、落到實處,不斷提升生活垃圾分類處置質效和群眾滿意度。
加強宣傳引導
各街道立足實際,通過媒體、社區活動、學校教育等多種途徑,圍繞科學性、趣味性、實用性的目標,積極舉辦如知識競賽、體驗活動等垃圾分類相關的互動活動,深入普及垃圾分類知識,提高市民群眾的環保意識。如斜塘街道、勝浦街道與學校、社區常態化開展的“做新時尚行動者”“星·巢行動”等垃圾分類投放主題活動,增強了市民群眾的參與度和責任感,進一步推動垃圾分類從“要我分”轉變為“我要分”。
優化基礎設施
各街道按照“因地制宜、一區一策”原則,試點應用“5G+AI”智能化監管垃圾投放設施,運用延長投放時間、增設投放時段、設置過時投放點等手段,切實為市民群眾投放提供便利,滿足垃圾投放個性化需求。如唯亭街道、金雞湖街道在新鎮社區青燈北九區、澳韻社區逸庭花園小區等引進的智能化設備,實現投放點語音提醒、典型事件抓拍、人臉自動識別、視頻/照片取證等功能;婁葑街道結合轄區實際,推動78個小區延長拖放時間等舉措,進一步提升垃圾分類治理水平。
強化執法保障
各街道綜合執法隊伍堅持嚴格執法與精準普法相結合,圍繞垃圾分類全要素管理過程,常態長效開展專項執法行動,層層壓實責任。采用視頻監控、信息追溯等方式,實現聯動取證,執法人員對“過時投放”等垃圾分類問題明顯的企事業單位、小區物業和對不履行分類義務、亂丟小包垃圾且屢教不改的個別人群強化執法處罰,有力震懾垃圾分類管理不力和違法行為,切實提高執法效能。今年1月份至今,累計教育糾處、立案查處相關違規行為近15000起。
推動多元共治
各街道推動與所有社區、物業簽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責任書》,進一步壓實物業企業分類投放管理主體責任。依托各類志愿服務力量,加強多元治理的常態化和有效性,如婁葑街道綜合執法大隊黨總支與婁葑環衛站黨支部、星港學校黨委、星灣社區黨總支、文萃路社區黨總支等黨組織共建,黨員群眾和執法人員深入薄弱區域和落后小區,共同開展垃圾分類投放的宣傳、監督和引導,營造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