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開發地塊的市容環境綜合治理是一項系統工程,是城市治理現代化進程中的重要環節。良好的市容環境秩序不僅能夠塑造城市的靚麗形象,還能為后續的高質量開發建設創造有利的前提必要條件,靶向提升發展能級,精準加強待開發地塊的市容環境綜合治理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錨定園區加快建設世界一流高科技產業園區的戰略目標,近年來,園區城管部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人民城市為人民,持續深入提升待開發地塊的市容環境綜合治理水平,在應對挑戰和解決問題的具體實踐中,總結發現了一些特點和需要加強的方面:
一是管理責任需進一步明確。待開發地塊的管理涉及多個部門,因歷史原因,容易出現管理缺失,是非法傾倒垃圾、違規開墾種菜、違法建設、無證流動經營的易發高發區域。
二是協同機制需進一步加強。待開發地塊的開發建設緊跟經濟發展和產業轉型進程,管理周期普遍較長,涉及事項普遍較多。圍繞常態長效精細管理要求,各部門需要持續夯實協同監管機制。
三是多元共治需進一步深入。待開發地塊的環境衛生、市容秩序、基礎設施等問題,直接關系到周邊市民群眾的切身利益。管理部門要第一時間快速掌握民生訴求和治理成效,引導市民群眾和企事業單位積極參與問題治理。
為進一步提升待開發地塊的市容環境綜合治理水平和能力,園區綜合執法局充分尊重城市發展規律,多措并舉打好摸底排查、綜合治理、長效管控“組合拳”,推動待開發地塊從“品質洼地”向“靚麗窗口”轉變,為園區高質量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條件。
攜手共治強聯動
各街道聚焦待開發地塊治理難點,進一步健全跨區域跨條線協調溝通機制,積極與相關單位和部門開展聯合執法,優化監管措施,強化問題處置。如唯亭街道與相關部門建立聯合執法機制,定期組織專項整治,強化對待開發地塊的動態監管;勝浦街道針對偷倒垃圾、違規開墾等問題,建立信息共享和快速處置機制,確保治理工作高效推進。通過區域聯動、多部門協同,推動待開發地塊管理邁向制度化、長效化。
因地制宜抓重點
各街道緊扣管理難點,堅持精準施策、重點攻堅,著力提升待開發地塊的環境品質。如斜塘街道圍繞違規墾種、車輛占綠停放、無證流動設攤等問題,持續推進專項整治,恢復綠地本色;唯亭街道融合“整治+賦能”模式,通過精準拆違、全面清理、生態復綠等舉措,實現109.71萬平方米閑置地塊的綜合治理,為土地集約利用提供示范;勝浦街道靈活采取“堆坡造型”“渠水阻隔”等方式,針對易發生偷倒的地塊加強物理阻斷,并結合生態景觀提升,打造出居民休閑共享的綠色空間。
網格管理顯長效
各街道以園區城市管理數字化網格為支撐,壓緊壓實網格主體責任,推動待開發地塊治理從集中整治向常態化監管轉變。執法隊員堅持“徒步丈量”“掛圖作戰”,對轄區待開發地塊進行全面巡查,落實“一地一策”精準治理要求。如婁葑街道建立“網格員+志愿者”協作機制,引導居民共同維護待開發地塊環境,推動社會共治共管;勝浦街道構建“日常監管+夜間巡查+聯合聯動”機制,通過人防與技防結合,加強動態監測,實現問題發現即處置;金雞湖街道將待開發地塊作為城市管理數字化網格“一日三巡”的主陣地和主戰場,推動精細化管理落到實處。